网上有关“李商隐诗两首表达的思想感情”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商隐诗两首表达的思想感情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表达了的思想感情是:借用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其中,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诗《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咏史诗,共两首,一为七绝,一为七律。
《马嵬》原文
马嵬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其他相关
好好听故事网拥有2万个经典儿童故事,专业播音员录制,绘本故事,儿童小说,国学启蒙,课文朗读等有声故事,给孩子一个有故事的童年。
李商隐诗两首 之锦瑟 能答几个答几个
导语:本着遵循认知规律、遵循鉴赏基本原则
教学中宜深入浅出、以读带赏
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新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下面来看看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锦瑟)教学设计。
一、名句导入
激发兴趣
实践表明
由已知切入新课
既容易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
又有助于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知识体系。名句是经过时间的洗涤
被历代人所激赏的前人的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由熟悉的名句导入
既可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豪感
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进一步品味
也可唤起学生积累新知识的渴望
可谓一举多得。
李商隐的许多诗句已被广泛使用
学生早已耳熟能详
如:“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等。
二、简介作者
奠定鉴赏必备条件
“言为心声”
诗文总会不可避免地打上时代烙印
刻上作者个人遭遇的印迹。了解诗人简况
是鉴赏诗歌的必要准备。
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
号玉溪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出身于小官僚家庭。十七岁就以才华受人赏识
二十五岁中进士
入朝做官。不幸卷入朋党之争
政治上始终遭到排挤
在党争的夹缝中生存
奔走于四川、广西、广东等地
做些幕僚工作
很不得志。他的个人生活也很不幸
结婚不到十二年
爱妻便去世。就在那短暂的十二年中
由于诗人到处飘泊
也不能和妻子常常团聚。
他本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抱负
却终身潦倒
得不到实现的机会
因此心情抑郁苦闷
四十五岁卒于郑州。存诗约六百余首。由于时代混乱、个人失意
诗中往往流露出浓浓的感伤情绪。李商隐的诗不仅在唐代诗坛、而且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中
都占有一席之地
颇有影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艺术性极高的无题诗
基调凄凉伤感
音调和谐婉转
遣词用字严谨
对仗工致
用华丽的词藻构成生动优美的形象
传达出深刻真挚的感情
耐人寻味
想象丰富
构思精巧
语言优美
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锦瑟》取诗首二字为题
就属此类。
三、读读背背
初步感悟诗歌大意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诗歌阅读尤其这样
反复诵读可帮助学生在有意无意之中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思索诗歌意旨
体味诗歌意境
把握诗人情感。可以说
诵读是读诗的基础
读诗而不能背诵
等于不读;能背诵
则日后必有所领悟。
鉴赏中
给学生充分时间让学生朗读、背诵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能力
结合教材注释、手边资料
在读读背背中进行初步鉴赏(语言、节奏、韵律等)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鉴赏诗歌也须“有的放矢”
不可毫无目标
漫无边际
要在学生自读前(或阅读中)明确提出:1.领悟诗歌情感基调;2.通过想象联想再现诗中意境;3.找出并思考诗中的四个典故、五个比喻的用意。
四、涵泳探讨
美读鉴赏诗歌
李商隐的诗
即使好学深思之人读起来也觉吃力
特别是他的无题诗
大多有一种朦胧意境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但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重含蓄
《锦瑟》为人们提供了多种解读方式的可能
如锦瑟说、爱国说、悼亡说、自伤身世说等
耐人寻味
正是诗的价值所在。引导学生鉴赏
可就诗论诗
不必寻求统一的答案
只需结合晚唐时代背景、诗人经历
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用自己的语音去再现诗中意境
把玩诗歌清丽语言即可。
1.把握全诗情感基调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由此我们可以把握住这首诗是抚今追昔
书写困扰诗人多年的“惘然”之“情”。朗读时宜放慢语速
以低沉语调再现哀怨、怅惘、迷离。
2.“未成曲调先有情”
首联即情感触发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啊
你没来由的有五十根弦
每一弦每一柱都在追忆曾经的年华。诗人所以有这样的感慨
正是被“情”困扰多时
此时把“锦瑟”作为情感的触发点
寄寓自己的情思。此联既是起兴
又是用比
行文十分巧妙。吟诵时
一定要先酝酿情感
才能读出哀怨的语调、深深的迷惘和无限感触
才不会是空穴来音。
3.陷入沉思
发出无限感慨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过的以往和美好的愿望
有如“庄生梦蝶”一样清晰
令人留恋
使人沉迷
让人惆怅。即使它不能实现
但“我”心依旧
假如死去也要像“望帝”化作杜鹃啼叫不止。此二句诗语言虽简洁
却蕴意无穷
巧妙用典
令人深思。读时应以痴迷、陶醉、无限眷恋、无限执著的语气来再现
语速、声音由厚重、舒缓到激昂、悲切。
4.以清晰语音
再现美丽、朦胧、凄清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明月高悬
青青的广漠大海
鲛人泣泪成珠
清冷月光、晶莹珠光、明亮泪光交织一片
让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蓝田日光秀丽
阳光温暖
白玉生烟
玉埋地下却精气升腾。“沧海遗珠”“蓝田美玉”
虽然珍贵
却被人遗忘
令人悲伤、惋惜
但其终究是珠宝美玉
又令人庆幸、欣慰。读时应读出苍茫之感
毫无依托
无限爱怜
无限悲伤之情。
5.戛然而止
余韵无穷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情哪里是追忆往事时才有
只是当时就已令自己迷惘。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然
实在不堪回首。行文浑然一体
情感愈加浓郁。朗读时宜表现出欲罢还休
荡气回肠
有如空谷回音
余韵无穷。
五、课外延伸
1.寻找诗人足迹
《锦瑟》中还有许多未解之谜
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可启发学生通过多种途径
了解诗人生平
品读诗人其他作品
寻找相关资料
自己打造解读的金钥匙。
2.与诗人对话
“学以致用”
把死知识变为活水之源
不容忽视。对文学作品
我们应采取“拿来主义”
建议学生写写鉴赏文章
是为“与诗人对话”。
一:一是认为这是一首评悼妻子王氏的诗,首联为“景”,看到素女弹五十弦瑟而触景生情 二是认为这是诗人对逝去年华的追忆,首联为“起”,借五十弦之瑟喻人生之五十年华
二:玉溪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诗眼为杜鹃
三: 对于诗人玉溪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关于“李商隐诗两首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融玉宸]投稿,不代表博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boyu.cn/sz/78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博羽号的签约作者“融玉宸”!
希望本篇文章《李商隐诗两首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博羽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李商隐诗两首表达的思想感情”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商隐诗两首表达的思想感情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