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其取意为什么家春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其取意为什么家春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巴金众多的小说中,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其中,第一部《家》不仅是巴金文学道路上树起的第一块丰碑,也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
《激流三部曲》的创作过程长达十年。第一部写于1931年,以《激流》为题,从当年4月18日起,到第二年5月22日止,断断续续地在上海《时报》上连载了一年多,1933年5月出版单行本时,作为《激流》之一改题《家》。《春》的写作从1936年开始,在《文季月刊》上连载了十章,后因刊物停刊而中止,直到1938年2月才写完,单行本同年4月出版。《秋》是1939年7月至1940年5月一气写成的,这段时间每晚写五、六个小时,边写边送印刷厂付排,5月初结稿,7月即出书。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指哪三部作品?
在巴金众多的小说中,由《家》、《春》、《秋》三部长篇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其中,第一部《家》不仅是巴金文学道路上树起的第一块丰碑,也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
《激流三部曲》的创作过程长达十年。第一部写于1931年,以《激流》为题,从当年4月18日起,到第二年5月22日止,断断续续地在上海《时报》上连载了一年多,1933年5月出版单行本时,作为《激流》之一改题《家》。《春》的写作从1936年开始,在《文季月刊》上连载了十章,后因刊物停刊而中止,直到1938年2月才写完,单行本同年4月出版。《秋》是1939年7月至1940年5月一气写成的,这段时间每晚写五、六个小时,边写边送印刷厂付排,5月初结稿,7月即出书。
以自己生活过十九年的封建大家庭为素材,写一部控诉旧家庭的罪恶,展现自己的社会理想的系列小说,在巴金的心中酝酿了多年。
在现代文学史上,揭露封建制度的弊害,是许多作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但是,象巴金这样旷日持久地坚持表现这一主题的作家并不多,象《激流三部曲》这样从内部对封建家庭作集中而又深刻的成功描写的大型作品,更是罕见。撕开封建家族制度虚伪的面纱,显露它吃人的本质,并明确揭示它“木叶黄落”的穷途末路,是巴金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出贡献,也是《激流三部曲》最杰出的思想意义所在。
《激流三部曲》不仅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和腐配、倾轧和迫害,还着力表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斗争,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他们叛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
《激流三部曲》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社会变动的一份珍贵的艺术记录。作为向封建势力讨还血债的檄文和鼓舞青年掌握自己命运的号角,它对于三、四十年代许多知识青年冲出旧家庭的藩篱,走向革命,起到启蒙的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激动着许多中国的和外国的青年的心。
凝聚着巴金的经历和感情的《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在坚实的生活基础上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题材的熟悉,感受的深切,爱憎的鲜明,为巴金得心应手地发挥自己卓越的艺术才能,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三部曲中,真挚浓烈的爱憎感情,随着流畅而充满抒情气质的文字跳荡,以生活中熟悉的人物作根据塑造的那些艺术典型,鲜明生动,对客观现实的细致描绘,构成一幅幅真实感人的生活画面。这部巨著的成就,标志着巴金现实主义创作的新高度。
关于巴金的《家》、《春》、《秋》。
《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
《家》是巴金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取材于中国的一个封建的大家庭,通过这个大家庭的没落与分化来描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这部作品奠定了巴金在中国文坛中的巨匠地位。
《春》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要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迂腐、丑陋和对青少年的迫害,并号召青少年能勇敢走出封建制度的囚笼,大胆追求民主与自由。《春》与激流三部曲第一部《家》虽然反映的主题是一致的,但在内容上两者是有区别的。
《秋》是中国作家巴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激流三部曲之一,这部长篇巨制蜚声海内外,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故事。
扩展资料:
巴金留学法兰西期间,就已萌生了创作《家》的心思。但当时拟以“春梦”为小说名,他在《关于〈激流〉》的文章里说,自己出生在专制的封建大家庭里,“那十几年的生活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梦魇!”表面上富裕繁华热闹,却上演着一出出闹剧、悲剧,终于走向衰亡,犹如黄粱一枕。
1931年初,上海《时报》约巴金写一部长篇小说,拟每日连载,他于是开始了《春梦》的创作。
写完《总序》,巴金考虑书名用《春梦》不甚妥当,改名为《激流》。随之在《关于〈激流〉》中申述理由:决定把《春梦》改为《激流》。故事虽然没有想好,但是主题已经有了,我不是在写消逝了的渺茫的春梦,我写的是奔腾的生活的激流。
当年4月18日,《激流》开始在《时报》上连载,吸引了广大读者。年底完稿,次年5月刊登完毕。
1933年5月,《激流》送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前,巴金酝酿再度改名,定名为《家》。这是因为“我还有许多话要说,有好些故事要讲,我还可以把小说续写下去”。他在《后记》中告诉读者:“已经发表的《激流》,只是它的第一部《家》,另外还有第二部,写社会,写主人公觉慧到上海以后的活动。”
由开明书店出版的《家》,封面的正中偏上,黑底方框里,一个大大的白色“家”字作为书名,方框上面四个小字“激流之一”。到1940年5月,巴金继创作了《春》后,又完成了《秋》,《家》、《春》、《秋》并称为《激流三部曲》,《家》成了《激流》之一。
百度百科——激流三部曲 (巴金的作品集)
百度百科——家 (巴金创作长篇小说)
百度百科——春 (巴金小说)
百度百科——秋 (激流三部曲之三(巴金))
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巴金两度为作品《家》更名 曾改为《激流》
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小说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家》、《春》、《秋》奏起的时代进行曲,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的启蒙教育方面,曾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其中的《家》,起的作用更大。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年,反封建的任务异常艰巨。二百多年前,伟大的曹雪芹写了《红楼梦》,成为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巴金的《家、》《春》、《秋》是继《红楼梦》之后,描写封建旧家庭败落的最优秀的小说。
艺术上,这三部长篇也是巴金全部作品中成就最显著的作品。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关于“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其取意为什么家春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步履无声]投稿,不代表博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boyu.cn/sz/57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博羽号的签约作者“步履无声”!
希望本篇文章《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其取意为什么家春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博羽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其取意为什么家春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其取意为什么家春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