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右溪记原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右溪记原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翻译为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原文出自于唐代元结的《右溪记》。
原文: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白话译文: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
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右溪记》作于唐代宗广德、永泰年间(763年7月—766年11月),当时作者元结正在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任上。元结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赴道州刺史任时,由于几经兵荒马乱,加上“西原蛮”少数民族的侵犯。作为刺史,元结施行仁政,“为民营舍造田,免徭役”。
此文记叙的对道州城西一条风景秀丽的小溪加以整治的前后经过,正是元结造福民众、政绩斐然的一个有力佐证。
右溪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
道州城西百余步〔1〕,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2〕。水抵(3)两岸,悉皆(4)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5〕。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6〕;在人间〔7 〕,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8〕。而置州已来〔9〕,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10)!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11〕,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 “ 右溪 ”(12)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13)。
注释
[1]右溪:唐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为之取名“右溪”。
[2]营溪:谓营水,源出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3]抵:击拍,形容溪流满涌,作者《游右溪劝学者》:“尤宜春水满,水石更殊怪。”
[4]悉皆:谓两岸都是。
[5]欹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欹”,通“攲”。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屈折的样子。
[6]名状:说出它们的状态。
[7]洄(huí):漩涡。悬:形容触石溅起的浪花。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8]垂阴:投下阴影。相荫:彼此遮蔽荫护。
[9]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
[10]人间: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嵇康《答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其义同此。
[11]都邑:都会城镇。胜境:风景优美的环境。一本“可为”上有“则”字。
[12]静者:谓仁人;《论语·雍也》载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13]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12)设置南营州,太宗贞观八年(634)改为道州,玄宗天宝元年(742)改设江华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复称道州。已来:同“以来”。
[14]之:指“无人赏爱”。怅然:惆怅抱憾的样子。
[15]疏凿芜秽:谓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
[16]俾(bì):以便,准备。为:修筑。亭宇:亭子房屋。
[17]兼之:并且在这里种植。
[18]裨:补益,增添好处。形胜:优美的风景。
[19]为:因为。
[20]命:命名。
[21]铭:铭文,指作者为右溪所作的铭文。据作者《阳华志铭》、《五如石铭》、《浯溪铭》等其它同类作品,大多以铭文为主,前有小序。则本篇当同其例,应有铭文,此记属序。但铭文已佚,后人为拟题作“记”。
[22]彰示:宣扬,告示。来者:后来的游者。
译文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1〕,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2)。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3)。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4),垂下荫影相互遮蔽(5)。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6);如果在人烟辏集的地方(7),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8)。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9),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10)!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茅(11),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即西面),便命名它为 “ 右溪 ”(12) 。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以让后来的人知道(13)。
元结 的《右溪记》的译文?
右溪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如下:
原文:
江水东去,江水西来,复西去,复东来。江之左右,莫非山水。予从右溪之上游而东,翠峰连叠,尽以白石为岸。行未十里,闻溪中有瀑声自南而下,激石立白泡千寻,作响若雷。及至其源,予见瀑之出也,欲去激其下也,不可得而至。迫岸数仞,见一老翁,绿竹竿也,衣蓑浪缦,稳稳然立岸,视予。
予问:此瀑何谓也?老翁曰:此飞瀑也,皆奔自五里之山谷,入于白石之涧,无故而然者四百有余年矣。予问:有激其下者乎?老翁曰:甚难。江之水滔滔,不可御也。予不信。老翁曰:试激之。于是予解蓑,下涧,激石以下,岂有飞焉,无如牛毛,是水之坚也。而瀑之暴壮,不能御也。辄遂,迫激岸数仞,不敢进。
老翁谓予曰:已矣,勿复试也。复试,恐危矣。然瀑之暴壮,实难以御也。既去,其声如牛,岂有过之者哉!其跃岸也,予心若惊鹤之有四翼。
翻译及注释:
江水东去,江水西来,复西去,复东来。江之左右,莫非山水。
*翻译:江水东流,然后西流,再次向西,再次向东。江的两岸都是山水。
予从右溪之上游而东,翠峰连叠,尽以白石为岸。
*翻译:我从右溪上游向东行,碧绿的山峰连绵不断,江岸由白石铺成。
行未十里,闻溪中有瀑声自南而下,激石立白泡千寻,作响若雷。
*翻译:走不到十里的路程,听到溪中传来自南而下的瀑布声,水流撞击石头,溅起千丈白色泡沫,声音如同雷鸣。
及至其源,予见瀑之出也,欲去激其下也,不可得而至。
*翻译:走到瀑布源头,看到了瀑布的水源,想去激起它的下方水流,但无法到达那里。
迫岸数仞,见一老翁,绿竹竿也,衣蓑浪缦,稳稳然立岸,视予。
*翻译:靠近岸边几丈,看见了一个老翁,手持绿竹竿,身穿蓑衣,安稳地站在岸边,看着我。
予问:此瀑何谓也?老翁曰:此飞瀑也,皆奔自五里之山谷,入于白石之涧,无故而然者四百有余年矣。
*翻译:我问:这个瀑布叫什么名字?老翁答道:这是飞瀑,水源皆来自五里之外的山谷,流入白石的溪涧,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予问:有激其下者乎?老翁曰:甚难。江之水滔滔,不可御也。予不信。
*翻译:我问:有人尝试激起它的下方水流吗?老翁回答:非常困难。江水汹涌澎湃,难以控制。我却不相信。
老翁曰:试激之。于是予解蓑,下涧,激石以下,岂有飞焉,无如牛毛,是水之坚也。而瀑之暴壮,不能御也。
*翻译:老翁说:试试看吧。于是我脱下蓑衣,走下溪涧,激起水流下方,但水流似乎坚硬如牛毛,难以驾驭。而瀑布的力量非常强大,无法抵挡。
辄遂,迫激岸数仞,不敢进。老翁谓予曰:已矣,勿复试也。复试,恐危矣。
*翻译:随后,我走到距离激石不远的岸边,但不敢再继续前进。老翁对我说:已经够了,不要再尝试了。再试的话,可能会有危险。
然瀑之暴壮,实难以御也。既去,其声如牛,岂有过之者哉!其跃岸也,予心若惊鹤之有四翼。
*翻译:然而瀑布的威力之强大,确实难以驾驭。离开后,瀑布的声音如同牛鸣,难以比拟。而它跃出岸边的场景,让我心情如同惊起的仙鹤拥有了四只翅膀。
这是韩愈的《右溪记》的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文章通过对一次游览右溪的经历,描写了瀑布的壮丽景象,以及老翁对瀑布的描述和警告,展现出自然景观的壮美和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右溪记 元结
原文: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解读:
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以致默默无闻。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这篇精美的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美景,并记叙了对它整修的经过。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自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仅仅用140个字,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清清楚楚。
译文: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
作者:
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天宝十二年(753)举进士。曾任山南西道节度参谋、水部员外郎、道州刺史等官职。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间,曾两度上书,请求蠲免百姓租税,深受道州人民的爱戴。其诗文大部分都能反映政治现实和社会矛盾,文风质朴,清淡简洁,纯真自然。明人辑有《元次山集》。
注释:
①道州:州名,唐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②营溪:河流名,发源于今湖南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③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④休木:休,美好。⑤阴:树荫。荫:遮盖。⑥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⑦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⑧静者:喜欢清静的人。⑨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营州,后改为道州。已,通“以”。⑩香草:芬香的花草。赞同760| 评论(7)
关于“右溪记原文”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莫姝贝]投稿,不代表博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boyu.cn/sz/501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博羽号的签约作者“莫姝贝”!
希望本篇文章《右溪记原文》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博羽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右溪记原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右溪记原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翻译为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