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曹操的《举贤勿拘品行令》原文及释义”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曹操的《举贤勿拘品行令》原文及释义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原文:
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
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译文:
古时候,伊挚、傅说都出身卑贱,管仲曾与齐桓公为敌,但都得到重用而使国家兴盛;萧何、曹参都曾是县府的小官吏,韩信、陈平都曾背负名声受污、遭人耻笑之辱,但最终都能帮助帝王成就大业,名声著于千载。
吴起为了当上将领,杀了自己的妻子以取得信任,散发金银以求得官职,母亲死了也不回家归葬。但是他在魏国,秦国不敢向东用兵;在楚国,三晋(韩、赵、魏)不敢向南谋划。现在天下怎么会没有具有极高道德的人生活在百姓中间呢?
比如果断勇敢不顾一切,遇到敌人拼死作战的人;习性文俗,才能极高,而气质优异,可以当守将的人;尽管背负受污辱的名声,有过被人嘲笑的行为,或虽不仁不孝,但有治理国家和用兵打仗的本领的人。大家都要推荐自己所了解的人材,不要遗漏。
扩展资料:
《举贤勿拘品行令》是东汉末年曹操所作的一篇散文。
历史背景:
《举贤勿拘品行令》又叫《求逸才令》,颁布於建安二十二年(217),曹操在令文中列举了许多历史人物,指出他们或出身低贱,或被人轻视,但最终都很有作为,名留千古。
他要求各人推举所知道的人,只要有文武才略,即使名声不好也可以被推举。曹操在统一过程中,多次下令选拔人才,其他如《论吏士行能令》、《选举令》及《求贤令》等。
作者简介:
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 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相峙的三国鼎立局面,并为日后晋朝进一步统一全国创造条件。
此外,他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对于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诸如打击豪强、抑制兼并和广行屯田等。作为文学家,曹操的创作体现了乱世之中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慷慨悲壮,思想积极。
他的诗今存二十首,都是采用乐府古题,鲜明地表现了对汉代乐府的继承。他的文章以“清峻通说”著称,显示出他崇尚刑名,反对儒学传统的突出特点。鲁迅先生曾称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操的著作今有辑本《曹操集》,诗歌注本以黄节的《魏武帝诗注》较为详备。
吴起作为魏国的将军进攻中山,士兵有得病的,吴起跪地为他吸去伤口的脓,士兵的母亲看见就哭了。其他的人问:“将军对你的儿子那么好,你哭什么呢?”士兵的母亲说:“当初他的父亲有病时将军也是这样对待的,他的父亲为报答将军之恩战死了,今天将军这样对待我的儿子,他也会奋战而死的,所以我才哭的。”有人对梁王说:"惠子说话的时候喜欢打比方,大王让他说话不用比方,他就不能说话了。"
西汉·刘向《说苑·善说》原文:
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伤者之母泣。人问曰:"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对曰:"吴起吮其父之创而父死,今是予又将死也,吾是以泣。"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
创作背景:
《说苑》汉代刘向撰写。是书凡二十篇。隋、唐志皆同。《崇文总目》云今存者五篇,馀皆亡。曾巩《校书序》云:得十五篇於士大夫家,与旧为二十篇。由于书中取材广泛,采获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所以,给人们探讨历史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书中记载的史事,有的可与现存典籍互相印证。
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叙事意蕴讽喻,故事性颇强,各卷的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洁生动,清新隽永,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关于“曹操的《举贤勿拘品行令》原文及释义”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倪继恒]投稿,不代表博羽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z-boyu.cn/sz/157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博羽号的签约作者“倪继恒”!
希望本篇文章《曹操的《举贤勿拘品行令》原文及释义》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博羽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曹操的《举贤勿拘品行令》原文及释义”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曹操的《举贤勿拘品行令》原文及释义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